黄楼生活网免费搜集分享生活中实用的生活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生活小妙招等生活常识百科大全,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为您提供多样化信息丰富您的生活.欢迎收藏!

宝宝积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积食的孩子如何调理

发布:黄楼生活网2021-05-03 14:42:55分类: 生活常识

{导读}本文主要讲述关于宝宝积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积食的孩子如何调理的内容, 本文有104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很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宝宝多吃些饭,认为这样对身体好,可以增强宝宝免疫力。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宝宝都有自己的饮食标准,家长给孩子吃的太多很有可能造成宝宝的积食现象。

宝宝积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 辅食添加问题 有的家长在宝宝一过六个月,就特别的着急给孩子添加各种辅食,因为觉得光喝奶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可是过分的添加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宝宝的脾胃一下子接受不了,就会发生积食,所以添加辅食一定要慢慢的来,有一个适应过程,而且要适量。 

2 饮食习惯 有的宝宝在大一些之后,就会对各种零食感兴趣,如果过多的食用零食,就会发生消化不良,容易产生积食。这时我们家长一定要注意控制,再者零食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另外,如果是大一些宝宝,晚饭一定不能过晚食用,要保证在六点左右。 

3 摄入比例不正确 有的宝宝在大一些之后就特别喜欢吃一些蛋白类的食物的,比如肉类,蛋类。这时候家长就觉得说吃肉有营养,但殊不知蛋白类的食物本身就不易消化,过多的食用就是一种负担,不但不会增加营养,还会发生积食,所以食物的比例一定要搭配好。 

4 忽略保暖 没有及时给宝宝添加衣物,宝宝就会着凉。那么,着凉后首先累及到的是脾胃,发生消化不良,导致食积不化,所以一定要注意宝宝的脚底和肚子的保暖问题。

宝宝积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积食的孩子如何调理

长期积食的孩子如何调理

1 调节饮食方法 孩子错误的饮食方法是导致积食的常见原因,所以在生活中最好可以注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让孩子可以通过科学的进食获得健康。同时还可以结合个人的体质吃一些消食的食物,继而达到治疗积食的目的。 

2 调节情绪 在积食的时候不少孩子的情绪都是十分暴躁的,而在这个时候积极的调节个人的情绪可以帮助在治疗积食的时候获得更加好的治疗效果。 

3 适当按摩 按摩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继而达到治疗积食的目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发现孩子有积食的问题的时候对孩子的腹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刺激,让孩子的积食问题可以通过科学的按摩恢复。 

4 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同时也可以帮助孩子远离积食的伤害,所以家长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运动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5 服用药物 当积食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的时候,可以通过药物服用进行调节。但是孩子的体质比较特别,必须要在医生的帮助下选择药物。

宝宝积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积食的孩子如何调理

宝宝积食吃什么

1、喝健脾汤水

妈咪可经常选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药材煲汤或煲粥给宝宝食用: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干品)、太子参、元肉、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药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为10克,每次选用1-2种,加上鱼或鸡、猪骨、鹌鹑煲汤或煲粥均可。在高温多雨的天气里,宝宝容易暑湿相夹,则可多选用炒扁豆煲汤。

2、常喝谷芽麦芽水

谷芽麦芽水作为日常饮料是个不错的办法。以谷芽、麦芽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谷芽、麦芽(中药店可以购买)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药,有生发胃气,消食导滞的功效,且谷、麦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气味清淡宜人。

3、山药、莲子多入粥

山药能健脾补肺,莲子味甘甜,有补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作用。取山药、莲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粳米洗净后用油、盐腌好,上述三味以慢火熬成粥后调味食用。

4、调味作料巧用陈皮

陈皮对治疗脾胃气滞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有较好的疗效,家长在烹饪时巧用陈皮不但除腥提味,而且能理气调中,健脾导滞,可起到很好的食疗作用。譬如,陈皮焖鸭、陈皮蒸鱼、陈皮香鸡、红烧陈皮骨等都加入了陈皮作为制作原料。

宝宝积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积食的孩子如何调理

宝宝积食怎么快速消食

一,可以服用一些山楂,山楂有健胃消食的作用,积食后可以生吃或者泡水喝,能够有效的消化胃内的食物。

二,可以吃一些香蕉,香蕉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饭后半小时吃一两根香蕉,能够帮助软化肠道,消除积食。

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一些健胃消食片等帮助消化的药物,平时注意不吃难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

以上就是黄楼生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宝宝积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期积食的孩子如何调理「已解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黄楼生活网!

站长不易,多多少少是点心意

微信二维码扫码支付支付宝二维码扫码支付
温馨提示如有转载或引用以上内容之必要,敬请将本文链接作为出处标注,谢谢合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扫描二维码

欢迎使用手机扫描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