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薄荷,也被称为香青兰、摩眼子、枝子花、炒面花等,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管状花目、唇形科、青兰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北方地区普遍分布,全草可供药用,也可作香料作物用于糖果、化妆品等,还可栽培观赏。
形态特征山薄荷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2~40厘米,茎直立或渐升,常在中部以下具分枝;基生叶卵圆状三角形,草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下部茎生叶与基生叶近似;中部以上叶具短柄,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轮伞花序生于茎或分枝上部,疏松,苞片长圆形,花萼被金黄色腺点和短毛,花冠淡蓝紫色;小坚果长圆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范围山薄荷分布在中国、西伯利亚、东欧、中欧、克什米尔地区等地,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地普遍都有分布,多生于海拔220~2700米的山地、丘陵、草地、林缘、山坡、田埂、山谷、河滩等处。
生长习性1. 温度:山薄荷喜温暖,较耐寒,最适生长温度20~25℃,最低能耐零下30℃的低温。2. 湿度:山薄荷喜湿润,耐干旱,最怕水涝,浸灌积水约3~4小时部分根就出现烂死。3. 土壤:山薄荷喜肥沃,耐瘠薄,在透气性良好的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上均能生长。4. 光照:山薄荷喜光照,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能萌发,但光照可缩短发芽时间。
功效与作用山薄荷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具体包括:1. 疏风清热: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2. 利咽止咳:对咽喉肿痛和咳嗽有显著疗效。3. 凉肝止血:可用于治疗痢疾、吐血、衄血、风疹、皮肤瘙痒等。4. 其他功效:山薄荷还具有疏风解表、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止血、祛风、止痒、止痢的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涂擦;或煎水洗。
山薄荷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适合在多种环境中生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山薄荷的起源与分布

山薄荷,学名Pulegium aethericu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唇形科薄荷属。它原产于欧洲南部、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等地区,因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形态特征

山薄荷植株高约30-6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叶对生,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花小而密集,呈白色或淡紫色,花期在夏季。果实为小坚果,呈黑色。
生长习性

山薄荷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在野生状态下,常生长于山坡、路边、林缘等地方。人工栽培时,可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药用价值
山薄荷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风除湿、止痒等药用功效。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牙痛、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瘙痒等疾病。
疾病 | 药用功效 |
---|---|
感冒 | 清热解毒 |
头痛 | 消炎止痛 |
风湿性关节炎 | 祛风除湿 |
皮肤瘙痒 | 止痒 |
食用价值
山薄荷的嫩叶和花可以食用,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在烹饪中,常用于凉拌、炒菜、做汤等,可增加菜肴的香气和风味。
栽培技术
山薄荷的栽培方法较为简单,以下是一些栽培要点:
- 选择适宜的种植地,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 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施肥、消毒等处理。
- 播种时间一般在春季或秋季,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
- 出苗后,及时除草、施肥、浇水,保持植株生长旺盛。
- 在生长过程中,注意防治病虫害,如蚜虫、红蜘蛛等。
繁殖方式
山薄荷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播种和分株两种。播种繁殖适用于大面积种植,分株繁殖适用于小面积种植或繁殖优良品种。
注意事项
在种植山薄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在低洼、积水的地方种植,以防植株烂根。
- 施肥要适量,过多施肥会导致植株生长过旺,影响产量。
- 在采摘嫩叶和花时,要选择晴天进行,以免影响品质。
山薄荷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植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药用价值、栽培技术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为人类健康和美食事业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黄楼生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山薄荷,山薄荷的起源与分布「已解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黄楼生活网!
站长不易,多多少少是点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