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经络与穴位概述
下肢经络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位,还负责调节气血,维持身体健康。下肢经络主要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等,每个经络都有其特定的穴位和作用。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沿鼻根上行至目内眦,向下过承泣、巨髎入上齿,还出,环绕口唇,左右交于承浆穴。再向后沿下颌骨至大迎穴,上行至耳前直至额前头维穴。一分支从大迎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另一分支从胃口分出,沿腹腔下行气街,下行至大腿前侧,至足背历兑穴。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上行至额角,再向下至耳后风池穴,经颈肩,入锁骨上窝,即缺盆。直行至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目外侧支脉汇合,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至脚踝前,沿足背至窍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循行于后背部,但在下肢也有重要分布。它从头顶分出,沿肩胛内侧下行,至腰部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在腿部,它沿大腿外侧后缘下行至腘窝中,再向下通过腓肠肌,出外踝后方,沿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部小趾之下,沿着内踝后进入足跟,然后再上行于小腿肚内侧,向上循环,向上行大腿内侧后缘,通向脊柱,联络膀胱。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拇趾外侧的大敦穴,沿腿部内侧往上,经腹部,上贯膈,散于胸胁(胸部和肋骨部位的统称),循喉咙之后,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顶(头顶)。
下肢穴位图
穴位名称 | 位置 | 作用 |
---|---|---|
伏兔穴 | 大腿前侧 | 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
阴市穴 | 大腿内侧 | 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
梁丘穴 | 膝盖下方 | 治疗膝部麻痹 |
犊鼻穴 | 膝盖下方 | 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
足三里穴 | 小腿外侧 | 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
上巨虚穴 | 小腿外侧 | 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