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是古代汉族男子的成年礼仪,通常在15岁进行。这一仪式标志着男子从童年步入成年,开始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束发后,男子会佩戴成年人的发饰,并接受家族和社会的尊重。这一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对成年人的尊重和期待。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的标志
在古代中国,束发是一个特殊的年龄节点,它标志着男子从童年步入成童的行列。这个年龄通常被定为15岁。
束发的由来
束发这一称谓的由来,与古代男子的发型有关。在古代,男子到了一定年龄,会将原先的总角解散,将头发扎成一束。这种发型被称为束发。因此,束发也就成为了15岁男子的代名词。
束发与古代教育
在古代,束发之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节点。根据《大戴礼记·保傅》的记载:“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这意味着,年满15岁的少年,就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开始学习各种技艺,履行成童的职责。
束发与古代社会
束发不仅仅是个人成长的一个标志,也是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古代,束发意味着男子已经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可以开始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束发与古代礼仪
在古代,束发还与礼仪有关。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这说明,束发之时,男子需要穿戴特定的服饰,以示对这一年龄节点的尊重。
束发与古代称谓
在古代,与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总角、弱冠、及笄等。这些称谓都与头发有关,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年龄的重视。以下是部分古代年龄称谓的表格:
年龄 | 称谓 | 含义 |
---|---|---|
0-1岁 | 襁褓 | 未满周岁的婴儿 |
2-3岁 | 孩提 | 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
3-9岁 | 垂髫 | 头发自然下垂的儿童 |
9-13岁 | 总角 | 将头发扎成两结于头顶的少年 |
13-14岁 | 豆蔻 | 女子十三四岁 |
15岁 | 束发 | 成童的标志 |
20岁 | 弱冠 | 成年但未达到壮年 |
30岁 | 而立 | 立身、立志 |
40岁 | 不惑 | 不迷惑、不糊涂 |
50岁 | 知命 | 知天命 |
60岁 | 花甲 | 耳顺 |
70岁 | 古稀 | 人生七十古来稀 |
80-90岁 | 耄耋 | 八九十岁 |
100岁 | 期颐 | 百岁 |
束发与古代文化
束发不仅仅是古代社会的一个年龄节点
以上就是黄楼生活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束发是多少岁,古代男子成童的标志「已解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问题欢迎关注黄楼生活网!
站长不易,多多少少是点心意

